都大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逾九成學生更有信心辨識精神健康風險及支援朋輩

新聞 都大精神健康急救課程逾九成學生更有信心辨識精神健康風險及支援朋輩
1

都大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逾九成學生更有信心辨識精神健康風險及支援朋輩

新聞中心

首頁 新聞中心 都大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逾九成學生更有信心辨識精神健康風險及支援朋輩

都大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逾九成學生更有信心辨識精神健康風險及支援朋輩

分享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linkedin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自去年九月推行首輪12小時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課後評估結果令人鼓舞,逾九成參與學生表示,在識別精神健康問題風險因素和支援他人應對精神健康問題方面變得更有信心。同時,都大踐行「培訓培訓者」理念,首批教職員已完成培訓,成為該急救課程的導師,進一步提升大學識別及支援學生精神健康需求的能力。

都大於去年推出為期三年的全校學生精神健康普及計劃,透過三個層面支援都大社群,包括自去年九月起,所有面授本科一年級生必須修讀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以提升學生整體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基本應對能力。

都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予光教授強調,精神健康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至為重要。他說:「我們通過各種精神健康教育及支援,致力營造一個充滿支持和關愛的校園環境。都大希望藉此培養學生的韌性及同理心,助他們迎接未來挑戰,並貢獻社會。」他期望透過精神健康教育,長遠能帶來「蝴蝶效應」,讓年輕人助己助人。

逾二千學生完成課程

該精神健康急救課程由香港心理衞生會認證,12小時的課堂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辨識精神健康問題早期徵兆、精神健康急救原則、及時尋求支援,以及協助有需要的人尋求專業服務的關鍵技能。內容亦包括教導學員學習分辨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焦慮、濫藥及思覺失調。

由去年9月至2025年3月底,已有超過2,000名學生完成課程,獲頒國際認可的課程證書,證明他們具備提供初步精神健康支援的能力。

根據完成課程的學生填寫的課後評估問卷顯示,分別有高達94%的學生表示他們在識別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因素的信心,以及支持他人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知識,均有所提升。93%的學生亦表示,他們於支援他人應對精神健康問題的信心有所增加。

更有信心助他人應對精神健康問題

此外,問卷結果顯示,課程有助減少學生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標籤,94%的學生表示他們在尋找有關精神疾病的資訊時會更感自信;68%的學生亦表示感興趣參與社區服務以推廣精神健康。

學生事務長温滴霖女士對學生的正面回應感到鼓舞,她說︰「這反映課程讓學生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及知識都得到提升,幫助他們掌握促進終身精神健康的寶貴技能,對自身及周邊的人均有裨益。」

就讀教育榮譽學士(中國語文教學)及語言研究榮譽學士(應用中國語言)的林雅莉(Yali),作為外曾祖母的臨終照顧者,於去年外曾祖母離世後,情緒大受打擊。本來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抗拒社交,甚至偶爾在街上看到與外曾祖母相似身影,也會感觸落淚。

幫助學懂「自救」

修讀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後,她意識到自己可能有情緒困擾,於是主動尋求輔導。她回想說:「在課程中突然有『叮』一聲的感覺,明白自己需要向人傾訴。我覺得這是課程的意外收穫,因為與輔導員傾談後,我感到釋懷了一些。」

她認為課程有助情緒受困的同學學懂「自救」︰「課程讓我意識到原來有人能夠理解自己,而且我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使用網上情緒支援平台,或尋求精神健康社區中心的幫助。」Yali也自此更關注朋友的情緒,並嘗試運用課堂學到的技巧去關懷他們。「溝通不限於語言,同時還有非語言的表達,所以有時候不需說話太多,簡單如拍一拍膊頭,或者一個擁抱,令對方知道『我喺度』,可能已經有所幫助。」

就讀教育榮譽學士(普通話及中文教育)及語言研究榮譽學士(漢語語言學研究)的陳雪琴(Shirley),是家中的長女,面對家人患病,以及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令她比許多同齡人更能體會心理壓力若無法排解,可能演變成精神健康問題的根源。熱心助人的她選擇修讀教育,並認為關注精神健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她曾經歷的壓力,反而成為她幫助他人的動力,因為她深知在困境中無人援手的痛苦。她坦言:「幫助別人的時候,好像同時也在幫助自己。」在繁忙的課業和兼職之外,她主動擔任社福機構義工,協助小六學生應對升中帶來的壓力,也將自己的知識和心得學以致用。

加強輔導資源 與學生同行

此外,首輪十三名教職員及兩名輔導員已完成精神健康急救導師培訓,其中九人目前已開始教授有關課程。

護理及健康學院的高級講師郭婉明女士是其中一位新任導師。雖然她並非精神科護士出身,但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與教學經驗中,均接觸過不少情緒或精神受困的年輕人。她希望通過課程讓學生明白,精神健康如同一個光譜,每個人會因為不同事情而有所波動,最重要是學會如何預防,以及尋求專業支援作出及時的介入。

她很欣慰看到同學們透過課堂的各種體驗活動和實例,明白更多受情緒和精神病困擾的人士的感受,並會希望應用課堂所學,幫助身邊的人。她並說,課堂時亦會提醒同學們不用因為幫不上忙而感到沮喪,「只要大家都在安全的情況下,在旁陪伴和聆聽已經是很大的幫助。」

展望未來,都大計劃在今年夏季學期繼續開辦約20班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護理及健康學院的研究團隊將進行研究,評估課程的長期成效。

大學亦會繼續透過專業輔導員,為有精神健康困擾的學生提供個人輔導和支援。溫女士指出,隨着課程提升了學生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學生們對專業輔導的需求亦有所增加,大學已相應加強人手及資源以提供適切支援,期望與學生同行,助他們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

都大自去年九月推行首輪12小時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予光教授(中)、學生事務長温滴霖女士(左二)、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郭婉明女士(左一),以及學生陳雪琴(右二)和林雅莉(右一),分享課程推行情況及箇中得著。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自去年九月推行首輪12小時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課後評估結果令人鼓舞,逾九成參與學生表示,在識別精神健康問題風險因素和支援他人應對精神健康問題方面變得更有信心。同時,都大踐行「培訓培訓者」理念,首批教職員已完成培訓,成為該急救課程的導師,進一步提升大學識別及支援學生精神健康需求的能力。

都大於去年推出為期三年的全校學生精神健康普及計劃,透過三個層面支援都大社群,包括自去年九月起,所有面授本科一年級生必須修讀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以提升學生整體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基本應對能力。

都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予光教授強調,精神健康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至為重要。他說:「我們通過各種精神健康教育及支援,致力營造一個充滿支持和關愛的校園環境。都大希望藉此培養學生的韌性及同理心,助他們迎接未來挑戰,並貢獻社會。」他期望透過精神健康教育,長遠能帶來「蝴蝶效應」,讓年輕人助己助人。

逾二千學生完成課程

該精神健康急救課程由香港心理衞生會認證,12小時的課堂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辨識精神健康問題早期徵兆、精神健康急救原則、及時尋求支援,以及協助有需要的人尋求專業服務的關鍵技能。內容亦包括教導學員學習分辨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焦慮、濫藥及思覺失調。

由去年9月至2025年3月底,已有超過2,000名學生完成課程,獲頒國際認可的課程證書,證明他們具備提供初步精神健康支援的能力。

根據完成課程的學生填寫的課後評估問卷顯示,分別有高達94%的學生表示他們在識別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因素的信心,以及支持他人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的知識,均有所提升。93%的學生亦表示,他們於支援他人應對精神健康問題的信心有所增加。

更有信心助他人應對精神健康問題

此外,問卷結果顯示,課程有助減少學生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標籤,94%的學生表示他們在尋找有關精神疾病的資訊時會更感自信;68%的學生亦表示感興趣參與社區服務以推廣精神健康。

學生事務長温滴霖女士對學生的正面回應感到鼓舞,她說︰「這反映課程讓學生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及知識都得到提升,幫助他們掌握促進終身精神健康的寶貴技能,對自身及周邊的人均有裨益。」

就讀教育榮譽學士(中國語文教學)及語言研究榮譽學士(應用中國語言)的林雅莉(Yali),作為外曾祖母的臨終照顧者,於去年外曾祖母離世後,情緒大受打擊。本來開朗的她變得沉默寡言,抗拒社交,甚至偶爾在街上看到與外曾祖母相似身影,也會感觸落淚。

幫助學懂「自救」

修讀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後,她意識到自己可能有情緒困擾,於是主動尋求輔導。她回想說:「在課程中突然有『叮』一聲的感覺,明白自己需要向人傾訴。我覺得這是課程的意外收穫,因為與輔導員傾談後,我感到釋懷了一些。」

她認為課程有助情緒受困的同學學懂「自救」︰「課程讓我意識到原來有人能夠理解自己,而且我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使用網上情緒支援平台,或尋求精神健康社區中心的幫助。」Yali也自此更關注朋友的情緒,並嘗試運用課堂學到的技巧去關懷他們。「溝通不限於語言,同時還有非語言的表達,所以有時候不需說話太多,簡單如拍一拍膊頭,或者一個擁抱,令對方知道『我喺度』,可能已經有所幫助。」

就讀教育榮譽學士(普通話及中文教育)及語言研究榮譽學士(漢語語言學研究)的陳雪琴(Shirley),是家中的長女,面對家人患病,以及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令她比許多同齡人更能體會心理壓力若無法排解,可能演變成精神健康問題的根源。熱心助人的她選擇修讀教育,並認為關注精神健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她曾經歷的壓力,反而成為她幫助他人的動力,因為她深知在困境中無人援手的痛苦。她坦言:「幫助別人的時候,好像同時也在幫助自己。」在繁忙的課業和兼職之外,她主動擔任社福機構義工,協助小六學生應對升中帶來的壓力,也將自己的知識和心得學以致用。

加強輔導資源 與學生同行

此外,首輪十三名教職員及兩名輔導員已完成精神健康急救導師培訓,其中九人目前已開始教授有關課程。

護理及健康學院的高級講師郭婉明女士是其中一位新任導師。雖然她並非精神科護士出身,但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與教學經驗中,均接觸過不少情緒或精神受困的年輕人。她希望通過課程讓學生明白,精神健康如同一個光譜,每個人會因為不同事情而有所波動,最重要是學會如何預防,以及尋求專業支援作出及時的介入。

她很欣慰看到同學們透過課堂的各種體驗活動和實例,明白更多受情緒和精神病困擾的人士的感受,並會希望應用課堂所學,幫助身邊的人。她並說,課堂時亦會提醒同學們不用因為幫不上忙而感到沮喪,「只要大家都在安全的情況下,在旁陪伴和聆聽已經是很大的幫助。」

展望未來,都大計劃在今年夏季學期繼續開辦約20班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護理及健康學院的研究團隊將進行研究,評估課程的長期成效。

大學亦會繼續透過專業輔導員,為有精神健康困擾的學生提供個人輔導和支援。溫女士指出,隨着課程提升了學生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學生們對專業輔導的需求亦有所增加,大學已相應加強人手及資源以提供適切支援,期望與學生同行,助他們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

相關新聞

相關主題

新聞分類

特寫主題

年份

更多

登記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